ABP1019A片 |进行中-招募中

登记号
CTR20240447
相关登记号
CTR20250008
曾用名
药物类型
化学药物
临床申请受理号
CXHL2301225/CXHL2301224
适应症
晚期实体瘤
试验通俗题目
一项在晚期实体瘤患者中评估ABP1019A片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和初步疗效的剂量递增及扩展队列的开放性I/II期临床研究
试验专业题目
一项在晚期实体瘤患者中评估ABP1019A片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和初步疗效的剂量递增及扩展队列的开放性I/II期临床研究
试验方案编号
ABP1019A-I/II-01
方案最近版本号
V1.3
版本日期
2024-05-18
方案是否为联合用药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名称
联系人姓名
王海平
联系人座机
021-54426122
联系人手机号
联系人Email
hpwang@abpharma.com
联系人邮政地址
上海市-上海市-上海市闵行区光中路133弄99号
联系人邮编
201108

临床试验信息

试验分类
安全性和有效性
试验分期
I期
试验目的
(一)I期研究目的 1、主要研究目的 评估ABP1019A片在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确定后继临床试验推荐剂量(RP2D)以及给药方案。 2、次要研究目的 研究ABP1019A片单次和多次给药在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PK)特征; 初步评估ABP1019A片的心脏安全性,包括校正QT间期(QTc)延长的可能性,并评估PK/QTc关系; 初步评估ABP1019A片治疗晚期实体瘤的有效性。 (二)II期研究目的 1、主要研究目的 初步评估ABP1019A片在目标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的有效性。 2、次要研究目的 评估ABP1019A片在目标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的安全性。
随机化
非随机化
盲法
开放
试验范围
国内试验
设计类型
单臂试验
年龄
18岁(最小年龄)至 65岁(最大年龄)
性别
男+女
健康受试者
入选标准
  • 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遵循方案要求;
  • 18岁≤年龄≤65岁,男女不限;
  • 预期生存期≥12周;
  • ECOG≤1分(除脑胶质瘤外的其它实体瘤患者),或KPS≥60(脑胶质瘤患者);
  • I期研究:标准治疗下仍发生疾病进展、不耐受标准治疗或缺乏有效标准治疗,且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晚期实体瘤患者;至少具有1个符合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RECIST)v1.1标准的可测量病灶; II期研究:标准治疗失败或不能耐受且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脑胶质瘤、胰腺癌、胃癌、卵巢癌和膀胱上皮癌或I期试验中发现的其它敏感瘤种的患者;至少具有1个符合RECIST v1.1标准的可测量病灶(脑胶质瘤按RANO 标准存在至少一处颅内可测量的肿瘤病灶);
  • 首次给药前已经从以往末次治疗的毒性效应中恢复(CTCAE≤1级,除脱发、色素沉着等特殊情况外),此外研究者判断相应AE不具有安全性风险者;
  • 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且首次给药前7天内降压药物及使用剂量无变化;
  • 器官和骨髓功能水平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骨髓:中性粒细胞计数绝对值(ANC)≥1.5×109/L,血小板计数≥100×109/L,血红蛋白≥90 g/L,且首次给药前14天内未输血小板或红细胞,且首次给药前14天内未接受过输血或生物反应调节剂(如促粒细胞生长因子、促红细胞生长因子、白介素-11等)治疗; 肝功能:无肝硬化病史(失代偿性肝硬化Child-Pugh B、C级)。无肝转移患者要求血清总胆红素(TBIL)≤1.5×正常上限(ULN)(非结合高胆红素血症或吉尔伯特综合征除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3×ULN。有肝转移患者要求TBIL≤2.5×ULN,ALT和AST≤5×ULN; 肾功能:血清肌酐≤1.5×ULN,或肌酐清除率>50 mL/min(Cockcorft-Gault公式);尿蛋白定性≤1+;如果尿蛋白定性≥2+,则需进行24h尿蛋白定量检查且24小时内尿液中的蛋白含量<1g;研究者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入组判断; 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1.5倍ULN,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ULN,且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1.5×ULN;
  • 育龄期女性受试者必须在开始研究用药前3天内进行血清妊娠试验,且结果为阴性,并且愿意在研究期间和末次给予研究药物后6个月内采用一种经医学认可的高效避孕措施(如:宫内节育器、避孕药或避孕套);对于伴侣为育龄期女性的男性受试者,应同意在研究期间和末次研究给药后6个月内采用有效的方法避孕。
排除标准
  • 既往或现患其它类型恶性肿瘤,但应除外以下情形: a) 已根治的皮肤基底细胞癌、浅表膀胱癌、皮肤鳞状细胞癌或原位宫颈癌; b) 已根治且五年内无复发的第二原发癌;
  • 对于研究药物任何成分过敏者或既往有严重过敏史的患者;
  • 首次研究治疗前接受过以下任一治疗或药物: a) 首次研究药物治疗前4周内进行过大手术或发生严重创伤(大手术的定义为任何进行了广泛切除的侵入性手术或者需要打开间皮细胞屏障(如胸膜腔、腹膜、脑膜)的手术。但是因诊断需要进行的组织活检是允许的。严重创伤指有未愈合的伤口、溃疡或骨折; b) 首次研究药物治疗前2周内有抗肿瘤适应症的中(成)药治疗。 c) 首次给药前4周内接受过抗肿瘤治疗(包括化疗、放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生物治疗或肿瘤栓塞术);如为口服氟尿嘧啶类药物和内分泌治疗,停药≤2周;如为亚硝基脲、丝裂霉素或单克隆抗体,停药≤6周。如果因为日程安排或药物PK特性导致洗脱时间不充分,则需要和申办者讨论; d) 首次给药前1周内,接受过已知可以显著延长QT间期的药物(如Ia类和III类抗心律失常药);
  • 有中枢神经系统转移(非肿瘤脑膜转移患者)或脊髓压迫病史的患者,如果明确接受过治疗、临床稳定、无症状且在研究首次给药前停用抗惊厥药和类固醇4周后临床表现稳定,则可以入组研究;
  • 具有症状的、已播散到内脏的、短期内有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风险的晚期患者,首次给药前三周内进行过穿刺引流的有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心包积液的患者;
  • 主要血管浸润的影像学证据(如肺动脉、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肿瘤明显入侵食管或胃肠道病灶相邻器官(大动脉或气管或胃肠道)导致具有较高的出血或瘘管风险;气管腔内支架植入术后的患者。
  • 筛选前的6个月内,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符合下面任一条: a) 心功能≥纽约心脏协会(NYHA)Ⅱ级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 b) 需要药物治疗的严重心律失常; c) Fridericia公式校正心率后的QT间期(QTcF)值,男性>450毫秒,女性>470毫秒,或存在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危险因素,如经研究者判断有临床意义的低钾血症、家族性长QT综合征病史或家族性心律失常病史(如预激综合征); d) 给药前六个月内发生过不稳定心绞痛、心肌梗死、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或接受心脏血运重建术; e) 过去2年内有≥3级的血栓栓塞事件病史,或入组前2个月内具有血栓或出血倾向证据或病史的患者,无论严重程度如何;
  • 筛选期电解质紊乱者;
  • 经系统治疗未控制稳定的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 现患有突发性肺部疾病,间质性肺病或肺炎,肺纤维化,急性肺部疾病等,由于放疗诱发局部间质性肺炎除外;
  • 具有明确的胃肠道出血倾向的患者,包括如下情况:有局部活动性溃疡病灶,或大便潜血(≥2+);大便隐血1+者且存在原发病灶的,必须胃镜或肠镜排除出血或活动性溃疡方可入组;2个月内有黑便、呕血病史者;研究者认为可能发生消化道大出血者;
  • 目前有活动性胃/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等消化道疾病或研究者判定的可能引起消化道穿孔的其他状况;或者既往6个月内有有肠穿孔、肠瘘史, 或经手术治疗后未痊愈者;
  • 具有影响口服药物的多种因素(例如,无法吞咽、顽固性呕吐、胃肠道吸收不良、慢性腹泻和肠梗阻等),或存在经研究者判断严重影响胃肠道吸收的状况;
  • 既往有明确的神经或精神障碍史,包括癫痫或痴呆;
  • 有酒精或药物依赖,或有晕针、晕血史,或不能耐受静脉穿刺采血的患者;
  • 习惯性饮用葡萄柚汁或过量茶、咖啡和/或含咖啡因的饮料,且在试验期间无法戒断者;
  • 首次给药前4周内接受过任何研究性药物,或同时参加另外一项临床研究(但除外:患者参与的是观察性、非干预性的临床研究,或正处于干预性临床研究的随访期;或上次研究用药已经超过5个半衰期);
  • 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或基线妊娠检测试验阳性的女性患者;
  • 研究者认为不适合纳入本研究的患者。

试验分组

试验药
名称 用法
中文通用名:ABP1019A片
剂型:片剂
中文通用名:ABP1019A片
剂型:片剂
对照药
名称 用法

终点指标

主要终点指标
指标 评价时间 终点指标选择
1)不良事件记录、体格检查、生命体征、体力状况ECOG评分/ Karnofsky评分、实验室检查、ECG、超声心动图所发现的数据指标变化等; 2)最大耐受剂量(MTD)。 1)I期阶段首次给药后; 2)I期研究的DLT观察期间,通过对DLT评估确定MTD。 安全性指标
客观缓解率(ORR) II期阶段首次给药后 有效性指标
次要终点指标
指标 评价时间 终点指标选择
1)单次给药:达峰浓度、 达峰时间、消除半衰期等; 2)多次给药 :稳态时达峰浓度、稳态时达峰时间、 稳态时消除半衰期、平均稳态血药浓度等。 I期阶段首次给药后 有效性指标
1)单次和多次口服ABP1019A片后选定时间QTcF(ΔQTcF)相对于基线的变化。 I期阶段首次给药后 安全性指标
1)客观缓解率(ORR) I期阶段首次给药后 有效性指标
1)疾病控制率(DCR); 2)缓解持续时间(DOR); 3)无进展生存期(PFS); 4)6个月时的无进展生存率;; 5)持续反应率; 6)2年内总生存期(OS)。 I期和II期阶段 有效性指标
所有安全性指标:不良事件/严重不良事件、生命体征、体格检查、12 导联心电图、实验室检查、ECOG评分等 。 II期首次给药后 安全性指标
数据安全监察委员会(DMC)
为受试者购买试验伤害保险

研究者信息

姓名 学位 职称 电话 Email 邮政地址 邮编 单位名称
石远凯 博士 主任医师 13701251865 syuankaipumc@126.com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7号 100021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各参加机构信息

机构名称 (主要)研究者 国家 地区 城市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石远凯 中国 北京市 北京市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王艳军 中国 山东省 聊城市
安徽济民肿瘤医院 徐玉良 中国 安徽省 合肥市
浙江省肿瘤医院 罗琳 中国 浙江省 杭州市

伦理委员会信息

名称 审查结论 审查日期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伦理委员会 同意 2024-02-04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伦理委员会 同意 2024-06-18

试验状态信息

试验状态
进行中-招募中
目标入组人数
国内: 16 ;
已入组例数
国内: 12 ;
实际入组总例数
国内: 登记人暂未填写该信息;
第一例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日期
国内:2024-02-26;    
第一例受试者入组日期
国内:2024-03-05;    
试验终止日期
国内:登记人暂未填写该信息;    

临床试验结果摘要

版本号 版本日期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