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记号
CTR20250784
相关登记号
曾用名
药物类型
生物制品
临床申请受理号
CXSL2400340
适应症
接种本疫苗后可使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用于预防破伤风
试验通俗题目
重组破伤风疫苗(大肠埃希菌)I期临床试验
试验专业题目
评价重组破伤风疫苗(大肠埃希菌)在18岁及以上健康人群中接种的安全性及初步免疫原性的随机、盲法、阳性对照的I期临床试验
试验方案编号
YDSWX(TVAX-018-3)-001(I)
方案最近版本号
V1.0
版本日期
2024-12-25
方案是否为联合用药
否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名称
联系人姓名
葛君
联系人座机
025-83432106
联系人手机号
联系人Email
gejun@theravac.cn
联系人邮政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浦口区磐固路16号制剂加速器
联系人邮编
210031
临床试验信息
试验分类
安全性和有效性
试验分期
I期
试验目的
主要目的:
评价在 18岁及以上健康人群中全程免疫人群接种3剂、加强免疫人群接种1剂不同剂量重组破伤风疫苗(大肠埃希菌)的安全性。
次要目的:
初步评价在 18岁及以上健康人群中全程免疫人群接种3剂、加强免疫人群接种1剂不同剂量重组破伤风疫苗(大肠埃希菌)的体液免疫抗体水平。
探索性目的:
探索性评价在18岁及以上健康人群中全程免疫人群接种3剂、加强免疫人群接种1剂不同剂量重组破伤风疫苗(大肠埃希菌)的细胞免疫情况。
随机化
随机化
盲法
双盲
试验范围
国内试验
设计类型
平行分组
年龄
18岁(最小年龄)至
无上限
(最大年龄)
性别
男+女
健康受试者
有
入选标准
- 符合本次临床试验观察年龄(18岁及以上健康人群),且根据病史、体检以及研究者的判断确定的健康参与者;
- 参与自愿参加,签署知情同意书;
- 参与者能遵守临床试验方案的有关要求;
- 入组当天腋下体温<37.3℃。
- 按照《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规范(2024年版)》规定,需进行破伤风全程免疫的人群包含<3剂含破伤风毒素的疫苗接种或免疫史不详的人群,故全程免疫入组人群还需满足以下入选标准之一: 1) 通过问询、系统查询和明确记录证明,参与者接种了国内免疫规划的含破伤风类毒素联合疫苗(全程<3剂),或外伤后接种了吸附破伤风疫苗(全程<3剂),或未发生上述接种史; 2) 未查询到参与者既往破伤风疫苗免疫史并且参与者对自身破伤风免疫史不明确。
- 按照《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规范(2024年版)》规定,需进行破伤风加强免疫的人群包含≥3剂含破伤风成分的疫苗接种且接种时间距今间隔10年及以上的所有人群,或者≥3剂含破伤风毒素的疫苗接种且接种时间距今间隔5年及以上的高风险人群,故加强免疫入组人群还需满足以下入选标准: 1) 通过问询、系统查询和明确记录证明,参与者接种了国内免疫规划的含破伤风类毒素联合疫苗(全程≥3剂),或外伤后接种了吸附破伤风疫苗(全程≥3剂)。
排除标准
- 既往有经确诊的破伤风感染史;
- 符合加强免疫入组条件的人群10年内接种过破伤风疫苗或含有破伤风类毒素抗原成分的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流脑结合疫苗等),或近6个月内注射过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包括人源或动物源);
- 有需要医疗干预的严重过敏反应史(如过敏引起的口腔咽喉肿胀、呼吸困难、低血压或休克);有疫苗或疫苗成份过敏史,对疫苗接种有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史;
- 经过医生诊断的凝血功能异常(如凝血因子缺乏、凝血性疾病、血小板异常)或凝血障碍,可能造成肌肉注射禁忌者;
- 无脾,功能性无脾,以及任何情况导致的无脾或脾切除;
- 经研究者判断实验室检测指标异常且有临床意义者;
- 免前3天内患急性疾病(恢复期除外)或处于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
- 免前3天内(不满72小时)服用预防性药物(预防在接种疫苗后的征集期内可能发生的征集性不良事件的药物);
- 当前存在明确诊断的神经或精神障碍(包括痴呆、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或既往确诊癫痫、惊厥(5岁及以下儿童热性惊厥史除外),以及研究者认为不适合参加本研究的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 已被诊断的可能为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疾病或自身免疫疾病,如HIV感染、淋巴瘤、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或其他经研究者判断认为有可能影响试验评估的其他免疫性疾病;
- 免前1个月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或计划在免后30天内接受此类治疗,如长期使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治疗(连续2周及以上使用,剂量≥2mg/kg/天或≥20mg/天泼尼松或相当于泼尼松剂量);允许局部用药(如软膏、滴眼液、吸入剂或鼻喷剂);
- 已知严重的先天性畸形;患有发育障碍或有临床诊断的严重慢性疾病(如Down氏综合症、伴并发症和/或血糖控制欠佳的糖尿病、镰刀细胞贫血或神经疾患、格林巴利综合征);
- 已知或怀疑患有经研究者判定影响疫苗接种的严重疾病,包括严重呼吸系统疾病、严重消化系统疾病、严重内分泌系统疾病、严重免疫系统疾病、严重心血管疾病、严重肝肾疾病、恶性肿瘤、严重皮肤病等;
- 药物无法控制的高血压,如入组参与者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 育龄女性尿妊娠试验阳性,或处于妊娠、哺乳期,或在研究期间有生育计划(适用于月经初潮至绝经期女性);
- 免前3个月内(<3个月)曾接受过血液制品包括丙种球蛋白或免疫球蛋白治疗;
- 免前28天内(包含28天)接种过减毒活疫苗,或14天内(包含14天)接受过其他非活疫苗;
- 计划在本次临床试验期间参加或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
- 有晕针、晕血史,采血困难或不能耐受静脉穿刺采血;既往史有肌内注射禁忌症;
- 研究者认为有可能影响试验评估的任何情况。
试验分组
试验药
名称 | 用法 |
---|---|
中文通用名:重组破伤风疫苗(大肠埃希菌)
|
剂型:液体注射剂
|
中文通用名:重组破伤风疫苗(大肠埃希菌)
|
剂型:液体注射剂
|
对照药
名称 | 用法 |
---|---|
中文通用名:吸附破伤风疫苗
|
剂型:每1剂人用剂量为0.5mL,含破伤风类毒素效价不低于40 IU
|
终点指标
主要终点指标
指标 | 评价时间 | 终点指标选择 |
---|---|---|
免后60分钟不良事件发生率; | 免后60分钟 | 安全性指标 |
免后第0~14天征集性不良事件发生率; | 免后第0~14天 | 安全性指标 |
免后第0~30天非征集性不良事件发生率; | 免后第0~30天 | 安全性指标 |
首剂免后至全程免后12个月内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首剂免后至全程免后12个月内 | 安全性指标 |
每剂免后第4天具有临床意义的实验室指标检查异常发生率。 | 每剂免后第4天 | 安全性指标 |
次要终点指标
指标 | 评价时间 | 终点指标选择 |
---|---|---|
血清抗TT IgG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几何平均增长倍数(GMI)、几何平均浓度(GMC)、阳转率、阳性率和长期保护率; | 首剂免后14天/30天、第2剂免后14天/30天/3个月、第3剂免前和第3剂免后14天/30天/3个月/6个月 | 有效性指标 |
血清抗TTc IgG抗体GMT、GMI、GMC、阳转率; | 首剂免后14天/30天、第2剂免后14天/30天/3个月、第3剂免前和第3剂免后14天/30天/3个月/6个月 | 有效性指标 |
中和抗体检测亚组参与者中,全程免后30天血清中和抗体水平。 | 全程免后30天 | 有效性指标 |
血清抗TT IgG抗体GMT、GMI、GMC、阳转率、阳性率和长期保护率; | 免后14天、30天、3个月和6个月 | 有效性指标 |
血清抗TTc IgG抗体GMT、GMI、GMC、阳转率; | 免后14天、30天、3个月和6个月 | 有效性指标 |
中和抗体检测亚组参与者中,免后30天血清中和抗体水平。 | 免后30天 | 有效性指标 |
数据安全监察委员会(DMC)
无
为受试者购买试验伤害保险
研究者信息
姓名 | 学位 | 职称 | 电话 | 邮政地址 | 邮编 | 单位名称 | |
---|---|---|---|---|---|---|---|
苏钰文 | 药学博士 | 副研究员 | 13776688046 | 13776688046@163.com |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龙眠大道109号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 | 211100 |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 |
各参加机构信息
机构名称 | (主要)研究者 | 国家 | 地区 | 城市 |
---|---|---|---|---|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 | 苏钰文 | 中国 | 江苏省 | 南京市 |
伦理委员会信息
名称 | 审查结论 | 审查日期 |
---|---|---|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25-01-14 |
试验状态信息
试验状态
进行中-尚未招募
目标入组人数
国内: 120 ;
已入组例数
国内: 登记人暂未填写该信息;
实际入组总例数
国内: 登记人暂未填写该信息;
第一例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日期
国内:登记人暂未填写该信息;
第一例受试者入组日期
国内:登记人暂未填写该信息;
试验终止日期
国内:登记人暂未填写该信息;
临床试验结果摘要
版本号 | 版本日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