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记号
                                CTR20130862
                                相关登记号
                                
                                曾用名
                                
                                药物类型
                                
                                    化学药物                                
                                临床申请受理号
                                企业选择不公示
                                适应症
                                伴有铁过载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试验通俗题目
                                ICL670治疗铁过载的较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研究
                                试验专业题目
                                ICL670治疗低危/中危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有输血性铁过载患者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
                                试验方案编号
                                CICL670A2302  版本号 5.0
                                方案最近版本号
                                V05
                                版本日期
                                2014-09-22
                                方案是否为联合用药
                                企业选择不公示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名称
                                
                                联系人姓名
                                诺华医学热线(临床登记)
                                联系人座机
                                400-6213132
                                联系人手机号
                                
                                联系人Email
                                clinicaltrial.cn@novartis.com
                                联系人邮政地址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针织路23号楼5层
                                联系人邮编
                                100004
                            临床试验信息
试验分类
                                
                                    安全性和有效性                                
                                试验分期
                                
                                    II期                                
                                试验目的
                                目的是评估在接受标准治疗的低危/中危-1MDS 患者中,ICL670相对于安慰剂的临床获益,同时严格监测可能受铁过载并发症影响的相关临床参数(心功能和肝功能以及转化至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随机化
                                
                                    随机化                                
                                盲法
                                
                                    双盲                                
                                试验范围
                                
                                    国际多中心试验                                
                                设计类型
                                
                                    平行分组                                
                                年龄
                                18岁(最小年龄)至
										无岁(最大年龄)
                                性别
                                男+女
                                健康受试者
                                
                                    无                                
                                入选标准
                                - 年龄≥ 18岁的男性或女性患者
 - 患者的体重必须为35 - 135 kg
 - 根据IPSS评分,患者属于低危或中危(int-1)MDS。必须在入选研究前6个月内通过骨髓检查加以证实,并且必须保持血液学稳定
 - 筛选期铁蛋白水平大于1000 ng/ml (将在筛选访视1和筛选访视2时(至少相隔14天)测定血清铁蛋白水平,平均值将被用作合格性标准。)
 - 15至 75单位 PRBC的输血史
 - 预计在研究期间每年至少输血8单位 PRBC
 - 在研究药物给药期间使用有效避孕方法的育龄女性(关于可接受的避孕方法详情,请参见“育龄女性”章节)。
 
排除标准
                                - 累积铁螯合疗法超过6个月(例如每日ICL670(Exjade)或去铁酮或每周5次的去铁胺)(无论治疗持续时间如何,输血相关的间断性去铁胺治疗不构成排除标准 )
 - 患者接受定期输血(每8周2单位或3个月内4单位)已超过3年
 - 肌酐清除率小于40 ml/min
 - 筛选期血清肌酐水平大于 1.5倍正常上限(在筛选访视 1和筛选访视2(至少相隔14天)测量血清肌酐水平,平均值用于判断合格标准。 )
 - 严重的蛋白尿,即访视1或访视2采集的非首次晨尿样本中尿蛋白/肌酐比值大于0.5 mg/mg(或筛选期采集的3份样本中的2份)
 - ECOG 体能状况大于2
 - 在研究药物给药期间使用有效避孕方法的育龄女性(关于可接受的避孕方法详情,请参见“育龄女性”章节)。
 - 因充血性心力衰竭住院史
 - 可影响研究药物治疗的全身性疾病(例如未受控制的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肾病、肝病(包括Child-Pugh分级 B和 C)、代谢性疾病等)
 - 活动性乙肝或丙肝的临床或实验室证据(HBsAg阳性且HBsAb阴性或HCV Ab阳性以及 HCV RNA阳性)
 - HIV试验阳性结果史(ELISA或Western印迹法)
 - 开始研究前4周内接受全身性试验药物治疗或之前7天内接受局部试验药物治疗
 - 筛选期ALT或AST水平大于3.5倍正常上限
 - 筛选期总胆红素水平大于1.5倍正常上限
 - 诊断为肝硬化(确诊或通过肝组织活检或通过中心超声判读诊断)
 - 患者参加除观察性登记研究外的另一项临床试验
 - 患者在过去5年内存在除基底细胞皮肤癌或宫颈原位癌或完全切除的结肠息肉原位癌之外的其它恶性肿瘤病史。
 - 对治疗方案的不依从史或患者可能不可靠和/或不合作
 - 存在可能显著改变研究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或排泄的外科或内科情况
 - 怀孕或正在哺乳的患者,或未采用有效避孕方法的育龄患者(有关有效避孕方法的具体内容,请参见方案中的“育龄女性”)
 - 入选研究前12个月内存在药物滥用或酗酒史
 
试验分组
试验药
                                | 名称 | 用法 | 
|---|---|
| 
                                                 
													中文通用名:ICL670 
                                             | 
                                            
                                                 
													 用法用量:片剂;规格125mg、250mg和500mg;口服,每日一次,每次10 mg/kg,为期2周,之后是口服,每日一次,每日20 mg/kg( 第2至治疗结束)。以每日20mg/kg的剂量水平治疗3个月后,根据血清铁蛋白应答,按每日5或10 mg/kg的幅度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为每日40 mg/kg。用药时程:最长连续用药3年,直至发生主要终点事件、出现无法耐受的毒性、或导致停药的其他任何原因。 
                                             | 
                                        
| 
                                                 
													中文通用名:ICL670 
                                             | 
                                            
                                                 
													 用法用量:片剂;规格125mg、250mg和500mg,口服,每日一次,每次10 mg/kg,为期2周,之后是口服,每日一次,每日20 mg/kg( 第2至治疗结束)。以每日20mg/kg的剂量水平治疗3个月后,根据血清铁蛋白应答,按每日5或10 mg/kg的幅度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为每日40 mg/kg。用药时程:最长连续用药3年,直至发生主要终点事件、出现无法耐受的毒性、或导致停药的其他任何原因。 
                                             | 
                                        
| 
                                                 
													中文通用名:ICL670 
                                             | 
                                            
                                                 
													 用法用量:片剂;规格125mg、250mg和500mg;口服,每日一次,每次10 mg/kg,为期2周,之后是口服,每日一次,每日20 mg/kg( 第2至治疗结束)。以每日20mg/kg的剂量水平治疗3个月后,根据血清铁蛋白应答,按每日5或10 mg/kg的幅度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为每日40 mg/kg。用药时程:最长连续用药3年,直至发生主要终点事件、出现无法耐受的毒性、或导致停药的其他任何原因。 
                                             | 
                                        
| 
                                                 
													中文通用名:ICL670 
                                             | 
                                            
                                                 
													 用法用量:片剂;规格125mg、250mg和500mg;口服,每日一次,每次10 mg/kg,为期2周,之后是口服,每日一次,每日20 mg/kg( 第2至治疗结束)。以每日20mg/kg的剂量水平治疗3个月后,根据血清铁蛋白应答,按每日5或10 mg/kg的幅度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为每日40 mg/kg。用药时程:最长连续用药3年,直至发生主要终点事件、出现无法耐受的毒性、或导致停药的其他任何原因。 
                                             | 
                                        
| 
                                                 
													中文通用名:ICL670 
                                             | 
                                            
                                                 
													 用法用量:片剂;规格125mg、250mg和500mg;口服,每日一次,每次10 mg/kg,为期2周,之后是口服,每日一次,每日20 mg/kg( 第2至治疗结束)。以每日20mg/kg的剂量水平治疗3个月后,根据血清铁蛋白应答,按每日5或10 mg/kg的幅度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为每日40 mg/kg。用药时程:最长连续用药3年,直至发生主要终点事件、出现无法耐受的毒性、或导致停药的其他任何原因。 
                                             | 
                                        
对照药
                                | 名称 | 用法 | 
|---|---|
| 
                                                 
													中文通用名:安慰剂 
                                             | 
                                            
                                                 
													 用法用量:片剂;规格125mg、250mg和500mg;口服,每日一次,每次10 mg/kg,为期2周,之后是口服,每日一次,每日20 mg/kg( 第2至治疗结束)。以每日20mg/kg的剂量水平治疗3个月后,根据血清铁蛋白应答,按每日5或10 mg/kg的幅度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为每日40 mg/kg。用药时程:最长连续用药3年,直至发生主要终点事件、出现无法耐受的毒性、或导致停药的其他任何原因。 
                                             | 
                                        
终点指标
主要终点指标
                                | 指标 | 评价时间 | 终点指标选择 | 
|---|---|---|
| 死亡 | 随机分组日至3年 | 有效性指标+安全性指标 | 
| 根据以下标准,出现心功能恶化的超声心动图证据:在至少相隔2周的连续2次评估中,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筛选值相比至少下降15%以上或LVEF低于机构正常范围,并在至少相隔2周的连续2次评估中与筛选值相比至少下降10%以上 | 随机分组日至3年 | 有效性指标+安全性指标 | 
| 因充血性心力衰竭住院 | 随机分组日至3年 | 有效性指标+安全性指标 | 
| 肝功能受损,表现为:ALT或AST水平大于 2倍基线值且大于3.5倍正常上限以及连续2次访视中的总胆红素水平大于2 mg/dL | 随机分组日至3年 | 有效性指标+安全性指标 | 
| 肝硬化,通过以下证据证实:至少出现以下1种症状/体征:肝硬化相关的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性脑病、门脉高压导致的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或腹部超声检查(如有临床指征),或肝组织活检(如有临床指征) | 随机分组日至3年 | 有效性指标+安全性指标 | 
| 进展至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通过骨髓组织活检证实 | 随机分组日至3年 | 有效性指标 | 
次要终点指标
                                | 指标 | 评价时间 | 终点指标选择 | 
|---|---|---|
| 表现为红系应答的血液学改善的患者比例 | 随机分组日至3年 | 有效性指标 | 
| 总生存期 | 随机分组日至3年 | 有效性指标+安全性指标 | 
| 根据每年一次的TSH和游离T4评估,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比例 | 每年 | 有效性指标 | 
| 根据每年一次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葡萄糖代谢与基线期相加重的患者比例 | 每年 | 有效性指标 | 
| 至疾病进展时间,即MDS进展定义为根据IPSS评分,转化至更高的MDS风险组或进展至AML | 随机分组日至3年 | 有效性指标 | 
| 连续2次评估(至少间隔2周)中血清铁蛋白首次大于2倍基线值所需时间 | 随机分组日至3年 | 有效性指标 | 
| 至少相隔2周的连续2次评估中,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IDD)与基线值相比至少增加10%所需时间 | 随机分组日至3年 | 有效性指标 | 
| 至少相隔2周的连续2次评估中,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ISD)与基线值相比至少增加10%所需时间 | 随机分组日至3年 | 有效性指标 | 
| 需要静脉给予抗生素的感染的频率和比率 | 随机分组日至3年 | 有效性指标 | 
| 出现严重的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比例,定义为连续2次评估(至少间隔7天) 中血清肌酐水平≥ 2倍正常上限 | 每年 | 安全性指标 | 
| 出现新发中度(CTCAE 3度)或重度(CTCAE 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或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比例 | 每年 | 安全性指标 | 
| 出现严重的胃肠道出血的患者比例 | 每年 | 安全性指标 | 
| 不良事件或实验室异常导致停止研究药物治疗所需时间 | 随机分组日至3年 | 安全性指标 | 
| 其它不良事件和实验室异常的发生率 | 随机分组日至3年 | 安全性指标 | 
数据安全监察委员会(DMC)
                                
                                    有                                
                                为受试者购买试验伤害保险
                                
                                    有                                
                            研究者信息
| 姓名 | 学位 | 职称 | 电话 | 邮政地址 | 邮编 | 单位名称 | |
|---|---|---|---|---|---|---|---|
| 无 | 无 | 无 | 无 | 无 | --无 | 无 | 无 | 
各参加机构信息
| 机构名称 | (主要)研究者 | 国家 | 地区 | 城市 | 
|---|---|---|---|---|
| 华西医院 | 常红 | 中国 | 四川 | 成都 | 
| 江苏省人民医院 | 仇红霞 | 中国 | 江苏 | 南京 | 
| 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金洁 | 中国 | 浙江 | 杭州 |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吴德沛 | 中国 | 江苏 | 苏州 | 
| 上海瑞金医院 | 李军民 | 中国 | 上海 | 上海 | 
|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 | 李晓 | 中国 | 上海 | 上海 | 
| 上海岳阳医院 | 周永明 | 中国 | 上海 | 上海 | 
| 武汉协和医院 | 胡豫 | 中国 | 湖北 | 武汉 | 
|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 | 肖志坚 | 中国 | 天津 | 天津 | 
| 齐鲁医院 | 侯明 | 中国 | 山东 | 济南 |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石红霞 | 中国 | 北京 | 北京 | 
| 广东省人民医院 | 杜欣 | 中国 | 广东 | 广州 | 
| Long Beach VA Medical Center Dept. of Long Beach VA Med.Ctr | Gordon D. McLaren | 美国 | California | Long Beach | 
| USC/Kenneth Norris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 USC | Vinod Pullarkat | 美国 | California | Los Angeles | 
| Rocky Mountain Cancer Centers RMCC | Nicholas DiBella | 美国 | Colorado | Greenwood Village | 
| University of Chicago Medical Center Dept. of U. of Chicago Hosp(3) | Novartis Pharmaceuticals | 美国 | Illinois | Chicago | 
| North Shore University Health System NSU | David Grinblatt | 美国 | Illinois | Evanston | 
| North Shore University Health System North Shore | Marlon B. Kleinman | 美国 | Illinois | Evanston | 
| Siouxland Hematology-Oncology Associates LLP SHO | Stephen Kahanic | 美国 | Iowa | Sioux City | 
| Kansas City Cancer Center KCCC - South | Overland Park | 美国 | Kansas | Overland Park | 
| Willis-Knighton Cancer Center Dept of Onc | Michael Moore | 美国 | Louisiana | Shreveport | 
| Henry Ford Hospital Henry Ford | Philip Kuriakose | 美国 | Michigan | Detroit | 
| Cancer and Hematology Centers of Western Michigan, PC Dept of Oncology | Timothy ORourke | 美国 | Michigan | Grand Rapids | 
| Veterans Medical Center -Minneapolis MVMC | Vicki Morrison | 美国 | Minnesota | Minneapolis | 
| Midwest Cancer Care Physicians MMCC | Jaswinder Singh | 美国 | Missouri | Kansas City | 
| Mercy 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e SC | Viran Roger Holden | 美国 | Missouri | Manchester | 
| Washing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Siteman Cancer Ctr WUSCM | Morey A. Blinder | 美国 | Missouri | St. Louis | 
| Glacier View Research Institute - Cancer SC | Peter Wagner | 美国 | Montana | Kalispell | 
|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s of Nevada CCC Nevada US Onc | Novartis Pharmaceuticals | 美国 | Nevada | Las Vegas | 
| Southern Nevada Cancer Research Foundation Dept.of So. NV CancerRes.Fdn | Russell P. Gollard | 美国 | Nevada | Las Vegas | 
| East Orange VA Medical Center Dept.ofHematology/Oncology(2) | Shanti Srinivas | 美国 | New Jersey | East Orange | 
| Hackensack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Dept.of HackensackUniv.MedCtr. | Stuart L. Goldberg | 美国 | New Jersey | Hackensack | 
| Mid Dakota Clinic, P.C. Dept of Oncology | Vijay P Rao | 美国 | North Dakota | Bismark | 
| University of Oklahoma Health Sciences Center Univ OK HSC | Mohamad Cherry | 美国 | Oklahoma | Oklahoma City | 
| Hendrick Cancer Center | Jose A Vega | 美国 | Texas | Abilene | 
| South Texas Institute of Cancer South Texas | Mohamed Ayman Ghraowi | 美国 | Texas | Corpus Christi | 
| University of Texas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 UTSW 6 | Prapti Patel | 美国 | Texas | Dallas | 
| Texas Oncology, P.A. TX Onc | Juan Herrada | 美国 | Texas | Dallas | 
| University of Texas/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Dept of MD Anderson (16) | Guillermo Garcia-Manero | 美国 | Texas | Houston | 
| Cancer Care Centers of South Texas / HOAST CCC of So.TX- MedicalCenter(2) | Gregory J. Guzley | 美国 | Texas | San Antonio | 
| Tyler Cancer Center Dept.ofTylerCancerCtr. | Donald A. Richards | 美国 | Texas | Tyler | 
| Veterans Hospital VA Med Ctr | Nancy Kuemmerele | 美国 | Vermont | White River Junction | 
| Columbia Basin Hematology CBHO | Thomas Rado | 美国 | Washington | Kennewick | 
| Swedish Cancer Institute | Samuel Tolman | 美国 | Washington | Seattle | 
| Yakima Valley Memorial Hospital North Star Lodge | Thomas Boyd | 美国 | Washington | Yakima | 
| Dean Health System | Amit Sanyal | 美国 | Wisconsin | Madison | 
| Pacific Cancer Medical Center, Inc. PAC Center | Ajit S Maniam | 美国 | California | Anaheim | 
伦理委员会信息
| 名称 | 审查结论 | 审查日期 | 
|---|---|---|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12-04-26 | 
|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 | 修改后同意 | 2012-05-30 | 
| 华中科技大学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12-06-06 |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12-06-19 | 
| 瑞金医院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 | 修改后同意 | 2012-06-28 |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试验与生物医学伦理专委会 | 同意 | 2012-07-09 | 
|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12-07-12 |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 | 修改后同意 | 2012-09-06 |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12-09-07 |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伦理委员会 | 修改后同意 | 2012-09-13 | 
|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12-12-26 | 
|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13-12-25 | 
|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14-01-02 | 
| 华中科技大学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14-01-08 |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14-01-10 |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医药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14-01-15 |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14-01-20 |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14-01-22 | 
|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14-01-22 | 
|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14-01-22 |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14-04-24 | 
| 广东省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 | 修改后同意 | 2014-04-30 | 
| 瑞金医院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14-07-01 | 
| 华中科技大学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14-12-24 |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15-01-12 | 
| 瑞金医院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15-01-14 | 
|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15-01-21 |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15-01-22 |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15-02-03 |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15-02-10 |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15-03-04 | 
|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 | 2015-04-20 | |
|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15-04-30 | 
| 广东省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15-06-24 | 
|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15-09-10 | 
试验状态信息
试验状态
                                
                                    已完成                                
                                目标入组人数
                                国内: 70 ;
											国际: 210 ;
                                已入组例数
                                国内: 84 ;
										国际: 224 ;
                                实际入组总例数
                                国内: 84  ;
										国际: 224 ;
                                第一例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日期
                                国内:2012-07-26;    
										国际:2010-03-22;
                                第一例受试者入组日期
                                国内:2012-09-06;    
										国际:2010-04-22;
                                试验终止日期
                                国内:2018-01-31;    
										国际:2018-02-27;
                            临床试验结果摘要
| 版本号 | 版本日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