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记号
                                CTR20210936
                                相关登记号
                                
                                曾用名
                                
                                药物类型
                                
                                    生物制品                                
                                临床申请受理号
                                企业选择不公示
                                适应症
                                本品与常规治疗联合,适用于常规治疗基础上仍具有高疾病活动(例如:抗ds-DNA抗体阳性及低补体、SELENA-SLEDAI评分≥8)的活动性、自身抗体阳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5岁及以上患者。
                                试验通俗题目
                                评价贝利尤单抗联合标准治疗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儿科患者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试验专业题目
                                一项在中国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儿科患者中评价贝利尤单抗联合标准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药代动力学的多中心、开放性研究
                                试验方案编号
                                213560
                                方案最近版本号
                                修订版03
                                版本日期
                                2023-01-02
                                方案是否为联合用药
                                是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名称
                                
                                联系人姓名
                                蒋睿
                                联系人座机
                                010-59252585
                                联系人手机号
                                18982190629
                                联系人Email
                                rui.x.jiang@gsk.com
                                联系人邮政地址
                                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56号楼A座901
                                联系人邮编
                                100025
                            临床试验信息
试验分类
                                
                                    其他                                
                                试验分期
                                
                                    IV期                                
                                试验目的
                                1)主要目的
? 评价贝利尤单抗(10mg/kg)IV在中国SLE儿科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次要目的
? 评价贝利尤单抗(10mg/kg)IV在中国SLE儿科患者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 评价贝利尤单抗(10mg/kg)IV在中国SLE儿科患者中的有效性 
? 评价贝利尤单抗(10mg/kg)IV在中国SLE儿科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
3)其他
? 评价贝利尤单抗(10mg/kg)IV在中国SLE儿科患者中的药效学特征
                                随机化
                                
                                    非随机化                                
                                盲法
                                
                                    开放                                
                                试验范围
                                
                                    国内试验                                
                                设计类型
                                
                                    单臂试验                                
                                年龄
                                5岁(最小年龄)至
										17岁(最大年龄)
                                性别
                                男+女
                                健康受试者
                                
                                    无                                
                                入选标准
                                - 目前或之前满足美国风湿病学会(ACR)11项SLE分类标准中的至少4项
 - 受试者在知情同意时年龄满5周岁至17周岁
 - 患有活动性SLE疾病,定义为筛选时SELENA SLEDAI评分≥8分
 - 自身抗体检测结果明确为阳性,定义为ANA滴度≥1:80和/或抗dsDNA血清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
 - 基线时接受稳定SLE治疗。 基线时的稳定治疗包括在第0天前至少30天期间以固定剂量皮质类固醇、抗疟药、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和NSAID单药治疗或联合治疗: a) 皮质类固醇(泼尼松或泼尼松等效药物,最高0.5 mg/kg/天): i. 对于接受隔日类固醇给药的受试者,以2个日剂量的平均值计算每日平均类固醇剂量。 b) 其他免疫抑制剂或免疫调节剂,包括甲氨蝶呤、硫唑嘌呤、来氟米特、吗替麦考酚酯(包括吗替麦考酚酯、盐酸吗替麦考酚酯和吗替麦考酚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例如,他克莫司、环孢菌素)、西罗莫司、口服环磷酰胺、6-巯基嘌呤或沙利度胺。 c) 抗疟药(例如,羟氯喹、氯喹、奎纳克林) d) 非甾体抗炎药(NSAID) e) 第0天前的30天内不得添加新SLE治疗。
 - 男性和/或女性 男性或女性受试者必须按照参与临床研究受试者的避孕措施的相关当地法规采取避孕措施。 男性 男性无需采取避孕措施。 女性 如果女性未怀孕、未哺乳且至少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则有资格入组研究: ● 不是有生育能力的女性 或 ● 有生育能力的女性按照章节10.4(附录4)所述要求,在贝利尤单抗治疗期间以及最后一次给药后至少16周内(相当于末次给药后,药物清除所需的时间,即5个终末消除半衰期)使用失败率<1%的高效避孕措施。研究者应评价高效避孕措施与研究干预首次给药的相关性。 在贝利尤单抗首次给药前35天内,有生育能力的女性的高敏妊娠试验(血清或按当地法规要求)结果必须为阴性。
 - 研究者负责审查病史、月经史和最近的性活动,以降低入组未检出早期妊娠女性的风险。 知情同意
 - 在开展研究的特定活动之前,研究者或其指定人员将从每例研究受试者或其合法代表、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处获取书面知情同意书以及受试者的同意书(适用时)。研究者将保留每例受试者签署的同意书原件。
 
排除标准
                                - 通过Schwartz公式计算的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30 mL/min。
 - 患有急性重度肾炎,定义为研究者认为可能发生导致受试者在研究的前6个月内需要IV环磷酰胺、MMF或高剂量皮质类固醇诱导治疗的显著肾病恶化(例如,存在尿沉渣和其他实验室异常)。 注: 应用本研究允许使用的药物可控制的临床稳定狼疮肾炎不会导致受试者从本试验中排除(出现任何最高水平蛋白尿也不会导致受试者被排除)。肾炎的临床评估和医学治疗由研究者酌情决定。
 - 有重要器官移植史(例如,心脏、肺、肾脏、肝脏)或造血干细胞/骨髓移植史。
 - 有临床证据显示存在非SLE导致的重要、不稳定或不受控制的急性或慢性疾病(即心血管、肺、血液、胃肠道、肝脏、肾脏、神经系统、恶性肿瘤或感染性疾病),研究者认为这些疾病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混杂影响或使受试者面临不必要的风险。
 - 已计划接受外科手术或有任何其他疾病(例如,心肺)、实验室异常或病症(例如,静脉通路不良)史,研究者认为这些情况可导致受试者不适合参与本研究。
 - 过去5年内有恶性肿瘤史。
 - 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史
 - IgA缺乏症(IgA水平<10 mg/dL)。
 - 存在需要治疗的急性或慢性感染,如下所示: a) 目前正在接受任何慢性感染(如结核病、肺孢子虫、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和非典型分枝杆菌)抑制治疗。 b) 第0天前60天内因感染接受住院治疗。
 - 存在近期感染,研究者认为其可导致受试者不适合参与研究或可能使受试者面临不必要的风险。
 - 当前存在药物或酒精滥用或依赖,或在第0天前的364天内有药物或酒精滥用或依赖史。
 - 根据不良事件和实验室检查值严重程度等级表(章节10.2.1),出现3级或以上实验室检查异常,以下允许出现的情形除外: a) 继发于华法林治疗的稳定3级凝血酶原时间(PT)异常。 b) 由狼疮抗凝物引起但与肝病或抗凝剂治疗无关的稳定3级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T)异常。 c) 由狼疮肾炎引起但与肝病或营养不良无关的稳定3级低白蛋白血症。 d) 任何级别的蛋白尿 e) 由狼疮肝炎引起但与酒精性肝病、不受控制的糖尿病或病毒性肝炎无关的稳定3级γ-谷氨酰转移酶(GGT)升高。如果存在,任何ALT和/或AST异常必须≤2级。 f) 稳定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或稳定3级淋巴细胞减少症;或稳定3级白细胞减少症(SLE引起)
 - 对肠外给予造影剂、人或鼠蛋白或单克隆抗体有速发过敏反应史。
 - 有严重自杀风险证据的受试者,包括过去6个月内有任何自杀行为史或研究者认为其具有重大自杀风险的受试者。
 - 在任何时间接受过贝利尤单抗治疗
 - 在第0天前的364天内接受过以下任一治疗: a) B细胞靶向治疗(例如,利妥昔单抗、其他抗CD20药物、抗CD22[依帕珠单抗]、抗CD52[阿仑珠单抗]、BLyS受体融合蛋白[BR3]、TACI-Fc) b) 阿巴西普 c) 试验性生物制品
 - 在第0天前的90天内,需要3个或以上疗程的全身性皮质类固醇治疗合并症(例如,哮喘、特应性皮炎)(允许使用外用或吸入性类固醇)。
 - 在第0天前的90天内接受过以下任一治疗: a) 抗TNF或抗IL-6治疗(例如,阿达木单抗、依那西普、英夫利西单抗、托珠单抗,培赛利珠单抗,戈利木单抗) b)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阿那白滞素) c) 静脉用免疫球蛋白(IVIG) d) 血浆置换
 - 在第0天前的30天内接受过以下任一治疗: a) 静脉用环磷酰胺 b) 非生物类试验药物(30天窗口期或5个半衰期,以较长者为准)。 c) 任何新的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抗疟药、NSAID(见入选标准#5) d) 高剂量泼尼松或等效药物(>1.5 mg/kg/天)或任何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用类固醇。 e) 注:允许使用新的吸入性类固醇、关节内类固醇和新的外用免疫抑制剂(例如,滴眼液、外用乳膏)。允许使用任何NSAID,持续时间<1周。
 - 在第0天前的30天内接种过活疫苗或减毒活疫苗。
 - 在第0天前的60天内患有需要治疗干预的活动性中枢神经系统(CNS)狼疮(包括惊厥发作、精神病、器质性脑综合征、脑血管意外[CVA]、脑炎或CNS血管炎)。
 - 在第0天前的90天内需要肾脏替代治疗(例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目前正在接受肾脏替代治疗
 - 同时或在筛选前6个月参与干预性临床研究。可能允许参与观察性研究。
 - 既往HIV抗体检测呈阳性或筛选时HIV抗体检测呈阳性。
 - 有通过病史和检查、胸部X线检查(后前位)和QuantiFERON-TB Gold Plus检查结果为确定阳性证实的活动性或潜伏性结核病(TB)证据。
 - 乙型肝炎:存在乙型肝炎(HB)感染的血清学证据,定义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或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阳性。
 - 丙型肝炎:筛选丙型肝炎抗体检测阳性
 
试验分组
试验药
                                | 名称 | 用法 | 
|---|---|
| 
                                                 
													中文通用名:注射用贝利尤单抗 
                                             | 
                                            
                                                 
													 剂型:注射剂 
                                             | 
                                        
对照药
                                | 名称 | 用法 | 
|---|
终点指标
主要终点指标
                                | 指标 | 评价时间 | 终点指标选择 | 
|---|---|---|
| 52周期间特别关注不良事件(AESI)的发生率: ? 所有特别关注的感染(包括特别关注的严重感染和机会性感染) ? 输液相关全身性反应和速发过敏反应 ? 抑郁,自杀 ? 恶性肿瘤 | 52周期间 | 安全性指标 | 
| 第52周时SELENA SLEDAI评分较基线降低≥4分的受试者百分比 | 第52周 | 有效性指标 | 
次要终点指标
                                | 指标 | 评价时间 | 终点指标选择 | 
|---|---|---|
| 52周期间AE的发生率 | 52周期间 | 安全性指标 | 
| 52周期间SAE的发生率 | 52周期间 | 安全性指标 | 
| 各访视SELENA SLEDAI较基线降低≥4分的受试者百分比 | 每次访视 | 有效性指标 | 
| 至第52周,医师整体评估(PGA)较基线变化 | 第52周 | 有效性指标 | 
| 至第52周,家长整体评估(ParentGA)较基线变化 | 第52周 | 有效性指标 | 
| 第52周泼尼松等效日剂量较基线变化 | 第52周 | 有效性指标 | 
| 52周期间至首次发作/首次重度发作的时间 | 52周期间至首次发作/首次重度发作 | 有效性指标 | 
数据安全监察委员会(DMC)
                                
                                    无                                
                                为受试者购买试验伤害保险
                                
                                    有                                
                            研究者信息
| 姓名 | 学位 | 职称 | 电话 | 邮政地址 | 邮编 | 单位名称 | |
|---|---|---|---|---|---|---|---|
| 李彩凤 | 医学博士 | 主任医师 | 010-59612345 | caifeng_li@yeah.net | 北京市-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56号 | 100045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 
各参加机构信息
| 机构名称 | (主要)研究者 | 国家 | 地区 | 城市 | 
|---|---|---|---|---|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 李彩凤 | 中国 | 北京市 | 北京市 | 
|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 孙利 | 中国 | 上海市 | 上海市 | 
| 湖南省儿童医院 | 李志辉 | 中国 | 湖南省 | 长沙市 | 
|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封其华 | 中国 | 江苏省 | 苏州市 |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唐雪梅 | 中国 | 重庆市 | 重庆市 | 
|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南京儿童医院 | 俞海国 | 中国 | 江苏省 | 南京市 | 
| 西安市儿童医院 | 李小青 | 中国 | 陕西省 | 西安市 |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 卢美萍 | 中国 | 浙江省 | 杭州市 | 
|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 杨思睿 | 中国 | 吉林省 | 长春市 | 
伦理委员会信息
| 名称 | 审查结论 | 审查日期 | 
|---|---|---|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 修改后同意 | 2021-04-09 |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22-08-19 |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22-11-17 |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伦理委员会 | 同意 | 2023-03-03 | 
试验状态信息
试验状态
                                
                                    进行中-招募完成                                
                                目标入组人数
                                国内: 65 ;
                                已入组例数
                                国内: 67 ;
                                实际入组总例数
                                国内: 登记人暂未填写该信息;
                                第一例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日期
                                国内:2021-10-21;    
                                第一例受试者入组日期
                                国内:2021-10-30;    
                                试验终止日期
                                国内:登记人暂未填写该信息;    
                            临床试验结果摘要
| 版本号 | 版本日期 | 
|---|